M O M A T I N G 惜字亭‧習字廷
  • 文章│Post
  • 關於作者│About Me

別羨慕法國了,臺灣的「死刑哲學會考」你通過了嗎?

6/26/2015

0 Comments

 
Picture

本文刊於聯合報鳴人堂沃草烙哲學。圖:沃草烙哲學。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每年有段時間總會有人放上最新的法國哲學會考題目,隨之而來則是鄉民各種靠北「這怎麼那麼難」、「考這個到底要幹嘛」,以及社會賢達人士各種回嘴「你看法國的學生那麼有水準,臺灣的高中也該學哲學啊」。然而通常這個話題大概頂多撐個一星期,就會煙消雲散了。猜想今年可能也會有類似的情況吧,我的觀察啦。


哲學會考在法國

為什麼我們要關注法國的哲學會考呢?去想它們的會考題目有什麼意義嗎?如果是去想我國高中生考的學測或是指考作文(比如說前陣子很紅的〈捨不得〉),那還很容易理解。雖然我們或許都覺得那種作文題目很屁很荒謬,但畢竟那是和我們自己息息相關:我們自己可能考過,可能有親友正準備要考。反之,我們似乎不太需要花那麼多篇幅去談論法國哲學會考,因為這是一份法國人基於升學需求而要考的試,又不是我們的。都過了一個星期,新聞都已經退燒了還把這個話題拿出來炒,不很像是俗語「別人在吃麵你在喊燒」嗎?

為了證明自己絕對不是好玩或獵奇心態的旁觀者,或是炒作話題賺取知名度的掮客,在開始進行討論之前,還是趕緊先來再認真看一看他們今年的會考到底在出了些什麼問題吧(認真貌)。



科學組的考題為「一件藝術作品總有意義嗎」、「政治逃得過真理的要求嗎」,以及以一段西塞羅(Ciceron)的選文為基礎撰文。

文組考題為「尊重所有生命是一種道德義務嗎」、「我是我的過去所塑造的嗎」,以及評論一段托克維爾(Tocqueville)的選文。
經濟社會組考題為「個人意識只是對所屬社會的反映嗎」、「藝術家讓人理解了一些事嗎」,以及評論一段史賓諾沙(Baruch Spinoza)的選文。


扣除文本分析,這些問題好像都很虛無飄渺。似乎每個人都能說個出點道理,但又不知道該如何判斷誰是對的。這些問題好像都沒有標準答案,看起來也都離我們好遠好遠,這樣看來,我們似乎都沒有什麼理由要去想這些問題,想這些問題似乎很沒意義啊!
然而,其實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切入點,可以讓我們可以不只是問題的旁觀者,就是前陣子臺灣自己吵翻天的死刑爭議。



哲學會考在臺灣


●尊重所有生命是一種道德義務嗎?
在死刑的爭辯中,有些人覺得死刑犯也是人,應該享有基本權利和尊重,而有些人卻覺得,那些人殺了人犯了法就完全不需要尊重了,或至少在犯法相關的面向上(例如剝奪生命)無權要求尊重。嗯……對於不尊重別人生命的人,其他人依然有道德義務去尊重他的生命嗎?如果有的話,這個道德義務有多強呢?臺灣社會在這問題上打轉這麼久,這不就是在以某種方式回答文學組的第一題「尊重所有生命是一種道德義務嗎」了,不是嗎?


●政治逃得過真理的要求嗎?
在死刑問題的討論中,雙方可能都會提出一些實證研究的數據或是資料來支持自己的論點:比如說死刑到底跟犯罪率有沒有關係?死刑的存在真的能遏止犯罪嗎?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這種做法。有些人可能認為,不論這些數據資料有多真實,它們都不該凌駕我們對於死刑問題上的政治判斷。例如有人可能認為:縱然這些研究所顯示的是如此真實,死刑或許真的能/不能嚇阻犯罪,但是基於人權保障的理由(不死)/基於應報的理由(死),這份研究還是不該列入考量。覺得人權保障/殺人償命比較重要,不行嗎?不論你的答案是什麼,若你曾想過這問題,恭喜你,你其實正試圖在回答科學組第二題「政治逃得過真理的要求嗎」了!


●個人意識只是對所屬社會的反映嗎?
此外,你也可能會聽到一種討論犯人的論述可能是長這樣子:那些犯人之所以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跟他所身處的家庭、環境、社會背景很有關係。當然也會聽到這種聲音:屁啦,我認識的某某某出身也很不好還不是很正直善良,那些人是自己自甘墮落才會這樣啦!唉,好複雜。到底有沒有自己的意識呢?犯人們真的只是被各種結構因素所影響,犯罪行為只是社會、環境的投射與反映,所以其實根本不能一昧責怪他?或者其實那只是他手賤而已?我想,人們對此爭執時,其實已經或多或少地在思考經濟社會組第一題「個人意識只是對所屬社會的反映嗎」。


哲學會考無所不在?人人都是大哲學家?

以上是我透過臺灣自己發生的爭論,來思考這些出現在法國的哲學會考問題可能怎麼樣地放在自己的環境中,嘗試去想這些問題到底對我們可能有什麼意義。當然,你可能會覺得法國跟我們「國情不同」,我們臺灣之所以最近會那樣地討論死刑爭議,是因為前有北捷後有北投的可怕事件啊。你這樣子只是自己在硬套意義上去給法國的會考而已,人家應該不是像你所說的一樣,想過這些面向後才來出題的吧!但若仔細想想,法國在今年年初不也有震驚國際的查理事件嗎?

我不會通靈也無法讀心,所以不能完全確信促成這些題目的思考是否就是基於查理事件,但至少可以相信的是,哲學的思考其實常常是出自現實。回到我們自己的處境中,死刑的爭議就隱含了許多的哲學問題可以討論。面對這個爭議,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有某種素樸的正義感,會隱隱約約、或多或少的對於這個問題有些基本的看法和意見。別怕,就從你的直覺開始出發吧;直覺既可能是思考的出發點,也可能是對於哲學主張的修正閥。

我們可以從自己的直覺出發來想問題,它提供了一個思考的可能方向和起點;而面對自己或是他人提出的若干主張,也透過我們一般的生活情境或是直覺來檢視它們是否過分地偏離。通常來說,除非有很好的理由去提供說明,去告訴我們為什麼在這個片刻應放下直覺,不然過分偏離的主張大都可能是不合理的,或至少是有疑慮的。因此,當我們基於某種直覺式、素樸式的正義感,開始來質疑/辯護現存的死刑制度時,我們就可能已進入哲學的探問。

然而,這代表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是大哲學家,可以信口開河隨便宣稱自己的主張就是真理?當然不是啊,哲學家才不是那麼好當的!雖然我們常說哲學是一門重視思考而比較不會預設特定標準答案的學問,但不代表說我們在回答問題就能毫無章法、天馬行空啊。除了提出自己的主張,我們還需要對於這個主張進行合理的說明。在提出主張時,必須去清楚自己的主張到底想講什麼、想表達什麼。而之後則要對於主張提出合理的說明,所以就必須要去想想這個說法合不合理啦。我知道每個人剛開始都覺得自己的主張超級合理啊,我每次寫報告也都覺得我的論點超合理,應該都是一百分啊。但是,我們可能要去想想這個主張哪裡會不會有爭議或是有問題。既然有反對的聲音,那可能不是那麼地完美喔。而在思考過可能的問題之後,我們可能會接受反對意見,而去思考如何避免它所說的情況發生;或者覺得他的反對是不合理的,則可以想想有沒有好的方法回應它。


結語


「你們很漂亮,可是你們卻是空虛的。沒有人願意為你犧牲生命。我的花看起來和你們一模一樣,可是她是我灌溉的,她是我放在花盆中保護的,她身上的蟲也是我除的。我聽過她的哀怨,我也聽過她的驕傲;有時候我甚至聆聽她的沈默。因為她是我的玫瑰。」——《小王子》

說了這麼多,但這些其實都還只是我的觀察啦,她們都還不能算是妳們的東西。她們依然只是些飄在空中的抽象概念以及對思考的描述,妳們還沒有將自己的生命投注其中——她們還不是妳們的玫瑰。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說:「這裡是羅德斯,就在這裡跳躍吧;這裡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它意味著,每個人都無法跳出它的時代,就像人無法跳出羅德斯島一樣,既然跳不出來,就好好在這裡跳舞吧!同樣地,我們無法跳出我們所身處的寶島(或者:鬼島?),縱然我們可以繼續羨慕法國的哲學會考是那麼有深度,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也有著少問題等著我們去想去討論,而它們也相當地有潛力變成有品質有論理的哲學思考。
​
本文做為拋磚引玉,希望能夠以法國哲學會考的考題引出哲學思考的特性和方向,比起背誦大哲學家的名言錦句,我想這才是哲學會考,甚至是哲學思考的意義吧。當然,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方式來看待哲學會考和哲學思考啦,它們或許也跟藝術品一樣,不見得總是只有一個意義的XD。


  • 作者為台大法研所學生。
  • 本文承蒙沃草烙哲學社群的幫忙,提供許多寫作上的建議,並指出文中不順暢的文句,以及表達失當、不容易理解的部分,讓我有修改的機會,非常謝謝。
  • 公民學院交誼廳:http://community.citizenedu.tw/
  • 沃草公民學院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itizenedu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惜字亭,又稱敬字亭。

    ​古時文人尊重文字,不忍詩書被隨意丟棄而建之,集中後加以焚化。我雖非古人,但身為一名書寫的練習者,亦希望能將自己散落各處的文字好好蒐集紀錄。

    ​​

    Archives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January 2016
    Octo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April 2015
    January 2015
    December 2014
    September 2014
    March 2014

    Categories

    All

    Resources
    ​台大基礎法學研究中心
    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
    台灣法理學會 
    台灣法律史學會
    法理學經典導讀

    花惹法理學
    王鵬翔的法理學工作室

    法哲學、生活與實踐
    ​哲學哲學雞蛋糕

    魚之樂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Legal Theory Lexicon

    Journal
    ​RatioJuris                      
    ​
    Legal Theory
    Law and Philosophy 
    Oxford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Jurisprudenc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Jurisprudence 
    Jurisprudence JOTWELL 
    Law & Ethics of Human Rights
    Archiv für Rechts - und Sozialphilosophie(ARSP) (E-Journal)
    Law, Ethics and Philosophy 
    Journal of Ethics and Social Philosophy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Ethics
    Journal of Moral Philosophy
    ​Philosophy Compass -- Leg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RSS Feed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