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O M A T I N G 惜字亭‧習字廷
  • 文章│Post
  • 關於作者│About Me

To brake or not to brake: 對〈法律人工智慧的法哲學反省〉一文的幾個反思

1/12/2022

0 Comments

 
中研院歐美所的陳弘儒老師,在他的部落格上釋出了他最近的一篇文章〈法律人工智慧的法哲學反思〉一文。因為工作的緣故,我之前有幸搶先閱讀過了。覺得頗有意思之餘,也有一些自己的不同意見,便試圖撰寫成一個簡單的心得。

雖然我是有些不同意見,但我大體上認為這篇文章所要探究的問題,確實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在人工智慧(AI)大幅度地擴展至我們的生活的過程中,確實是有一些需要反思的問題。就此而言,即便我不太認同弘儒老師文章中的一些推論,但我依然認為思考這些是值得的。

to_brake_or_not_to_brake_211225.pdf
File Size: 673 kb
File Type: pdf
Download File

0 Comments

立場

1/1/2022

0 Comments

 
Picture
在年底要協力老師一起趕工科技部作文比賽的忙碌中,突然看到立場新聞的消息。我已經很久沒在立場寫文章了,以前在立場的文,也因為之前立場新聞擔憂違反國安法就都先撤下。但依然頓時覺得無語。
我在立場寫文章的時間,主要是在2017年吧。我最早開始在公共平台上寫東西,是從研究所時期開始;當時為了舒緩自己的某種苦澀(用人類圖的講法,是投射者的非自我課題呢),因此開始試圖將當時尚不成熟的想法顯化於世間被看到。漸漸地也寫了不少。但主要仍然都是在台灣的相關公共平台上,未有「跨海」的念想。

立場新聞的哲學版,應當是2016年年底到2017年間所創立。當時負責的主編P君(後來也
已經離開不在了)因為本來就有在台灣的公共平台上撰文,因此也曾經在聯合報鳴人堂看過他的文章。當時P君告訴我,他希望能在新成立的立場新聞哲學版上廣邀人進行撰文。也正因P君狂熱地挖掘寫手撰稿。我也因此才有在立場寫東西的契機。編輯時的P君,是個尊重作者文字並能欣賞與鼓勵作者的好編輯,我的文字因此被他拯救許多。另一方面,P君同時以加倍的狂喜鋤著筆耕田,在每一畝裡都能看到他的認真與熱情。特別是當時的香港許多風風雨雨,也可以看出以文撐傘的初心。

​那時,或許正是立場正好的年代吧。


剛剛又翻了一下,找到了當時P君算是很正式擬好的邀請函。能做的不多,忝為紀錄。
​

Read More
0 Comments

第二人稱觀點、契約與經濟分析

12/10/2021

0 Comments

 
Picture

兩天前所上舉辦了一場小型的座談會,討論的重點主要是契約法學者Charles Fried的 Contract as Promise一書。該書第一版成書於1981年,是美國至今仍然十分重要的契約法理論之著作。

​根據我在座談會的聽聞,作者Fried對於美國契約法缺乏一以貫之的理論感到不滿,但又想要與當時方興未艾,企圖使用一貫又簡單粗暴的法經濟分析思維別個苗頭。在該書中,他主要是透過「信任」(trust)此一概念闡明契約與承諾所具有拘束力(binding force)。

沒有看這本書,只是去聽聽座談會的我就只能先簡介到這樣了。以下只是想藉題發揮,紀錄一下我想到的事情。





Read More
0 Comments

逸脫法學想像乎?  以成本效益分析取代比例原則之商榷

11/20/2021

0 Comments

 
這篇文章是以張永健老師的《社科民法釋義學》一書的第三章─〈以成本效益分析取代比例原則〉為對象展開的批評文章。將收錄於蘇永欽教授的祝壽論文集當中,目前已經初步排版好了(下面的檔案是出版社請我校閱的一審稿)。

這篇文章被收進去的故事蠻值得一提的。事實上,我原本跟蘇永欽教授素不相識。我既不是蘇永欽教授的指導學生,甚至連修課學生都不算(我根本沒念過政大法學院)。按理來說,我理應不會有機會出現在這本論文集中。

但有一天,張老師要去蘇永欽老師在政大的課堂上報告時(報告主題就是他的書)。當時我便自告奮勇(或者說:野人獻曝)地在課堂結束後便把我的「部分不同意見書」交給蘇永欽教授過目。由於今年(2021)是蘇永欽老師的70大壽,政大也舉辦蘇老師的祝壽研討會;因此當時張老師便很古道熱腸地說:「如果蘇老師你看了喜歡的話,也可以收入論文集當中」。沒想到最後真的就被放入論文集當中了。很感謝蘇老師對於後進的鼓勵,以及張老師被我罵了還幫我找舞台的寬容大度。

回到文章內容。比例原則一直是法律人十分熟悉的法學思維方式,但在《社科》第三章的〈成本〉一文中,張永健老師主張應當用經濟分析中的成本效益分析取而代之。對此我是有所保留的。我認為成本效益分析的思維本身並沒有內建「受法拘束」的特性,但這卻是法學思維的根本特性。為了展現這個批評,我藉由一些虛擬的按理以及例子說明「受法拘束」是怎麼一回事,進而探討這項特性在衡量中的可能形式。
​

逸脫法學想像乎?__蘇永欽教授祝壽論文_.pdf
File Size: 1093 kb
File Type: pdf
Download File

【摘要】
社科法學乃蘇永欽教授所提出「法學的想像」中的四個道標之一,並倡議一種社科法學與法釋(教)義學相輔相成的「輔助命題」。然此命題對法釋(教)義學外的其他法學思維則似未提及。而致力社科法學此一研究取徑的張永健教授,則以吾人最為熟知的比例原則為目標,提出一「取代命題」:以成本效益分析取代比例原則。
為反對「取代命題」,本文試圖指出作為法學思維的比例原則肩負了正確性與拘束性的雙重任務,並從一虛擬案例出發,指出「純粹」的成本效益分析似未對拘束性任務與以承受。藉當代英美分析法理學的論述展示拘束性之意義後,本文進而將之以形式原則理解,並探討比例原則以何種可能方式安置了拘束性此一特性。

【關鍵詞】
​社科法學、法經濟分析、法經濟學、成本效益分析、比例原則、拘束性、法的統治、形式原則、合法性、法學



​
0 Comments

三級,月誌 (3)

8/21/2021

0 Comments

 
雖然三級警戒已經在7/27號解除,但因為很懶所以拖到現在才將照片上傳,哈。

話雖如此,在7/27~7/29辦完短暫地回到了辦公室舉行過研討會後,因為辦公室要維修冷氣,所以大多數的時間還是居家辦公。後來辦完研討會回到居家辦公後,其實還是有持續習慣性地對著窗台的光景(假人參aka喬喬)拍照就是了。三級結束後,生活並沒有因此產生太大轉變。

但至少解除三級還是讓人感到較為安心一點,出個門也不再像是先前一樣戰戰兢兢了。


0 Comments

三級,月誌 (2)

7/15/2021

0 Comments

 
沒有想到三級警戒就這樣邁入第二個月了。

雖然當初就不覺得會「兩週解除三級」,但延續到兩個月(且還要更多天,至少到7/26),也是始料未及的。

當然,最近的情況似乎比上次寫月誌時好上不少了。隨著疫情逐漸受到控制,本土病例的人數一直都有變少。最近其實已經開始微解封了。就像某位師長前幾天跟我說的,其實室外已經微解封,可以去走走了。

話雖如此,但縱使我因為某些因素而有出門,也總是會在太陽下山之前回到房間;因為我還是想在日落之前將窗台的光景(主要是假人參aka喬喬)給拍下。或許對我來說,這算是我在三級期間反覆進行所形成的一種習慣,甚或是一種制約吧。我想我應該會拍到三級結束的那一天。

​希望結束的那一天,不會再是一個月之後。


0 Comments

三級,月誌

6/14/2021

0 Comments

 
沒有想到三級警戒也邁入一個月了。

​
相信這一個月來,對於很多人的生活都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對我來說,最顯而易見的變化,應該是我開始每天對著陽台上的花進行拍照吧。

我要拍照的念頭其實是很突然的,而這念頭始於邁入三級的那刻。那時候的我大概一方面是意識到自己可能「出不去了」,因此陽台真的成為了我與外在世界的「窗口」。而由於三級發布的緊張感,讓我想起了去年才讀到的《武漢封城日記》一書。對於作者郭晶而言,一些少數看似微小但又例行的活動,成為了安住她的一點小小支持,而日記的撰寫也是其一。我應該是曾經想過要寫點東西,但平日實在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因此這事終究是以這種「折衷」的方式進行。

現在來看,當時的一念還真是做對了。後來看到很多關於WFH的文章都有說到,必須設立出一個Happy place。而對現在的我來說,每天去陽台拍花,大概是每天少數感到期待而愉悅的行程吧~

BTW,每天拍的那株,喚作喬喬,也可叫 Jojo!所以這篇也可以叫做 JoJo 的奇妙冒險(喂)
0 Comments

復仇女神怎麼變成和善女神?對納思邦式解讀的小吐槽

5/27/2021

0 Comments

 
Picture

Read More
0 Comments

真話、謊話、屁話

4/29/2021

0 Comments

 
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在台南塾的士哲在臉書發了一篇徵文,說是要讓小朋友可以問問題,我當時便在底下留言答應了。

後來我真的收到了小朋友來信,他們問了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自己回的也蠻開心的。便想說把回信的文字放在部落格上做個紀錄吧。



Read More
0 Comments
<<Previous
    惜字亭,又稱敬字亭。

    ​古時文人尊重文字,不忍詩書被隨意丟棄而建之,集中後加以焚化。我雖非古人,但身為一名書寫的練習者,亦希望能將自己散落各處的文字好好蒐集紀錄。

    ​​

    Archives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Octo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February 2019
    December 2018
    October 2018
    August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January 2016
    Octo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April 2015
    January 2015
    December 2014
    September 2014
    March 2014

    Categories

    All

    Resources
    ​台大基礎法學研究中心
    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
    台灣法理學會 
    台灣法律史學會
    法理學經典導讀

    花惹法理學
    王鵬翔的法理學工作室

    法哲學、生活與實踐
    ​哲學哲學雞蛋糕

    魚之樂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Legal Theory Lexicon

    Journal
    ​RatioJuris                      
    ​
    Legal Theory
    Law and Philosophy 
    Oxford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Jurisprudenc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Jurisprudence 
    Jurisprudence JOTWELL 
    Law & Ethics of Human Rights
    Archiv für Rechts - und Sozialphilosophie(ARSP) (E-Journal)
    Law, Ethics and Philosophy 
    Journal of Ethics and Social Philosophy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Ethics
    Journal of Moral Philosophy
    ​Philosophy Compass -- Leg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